心魔

沁紙花青

修真武俠

悶雷滾過雲層,將其中水汽盡數碾了出來。從第壹滴雨水落下到暴雨傾盆,只用了兩息的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章

心魔 by 沁紙花青

2019-2-3 20:27

  應決然盯著這紙看了好壹會兒,沈默不語。
  眼下他身在後殿中。屋內點燃四支蠟燭,並不算明亮。這後殿雖名為殿,但只能算是壹間略大的屋子。實際上,是從前蓉城衙門的壹部分——是由正堂改建而成的。
  容國立國不過壹年,雖南征北討,疆域已擴大近百倍,可還未來得及興建新的帝王居所。本是可以用從前余國京都中的宮殿的。但在攻京都時,余軍負隅頑抗,戰事進行得異常激烈。最終的壹場大戰不但雙方投入了將近十萬的總兵力,更有修士、妖魔出手。
  有神通者出手,戰損便極難控制了。大半個京都都成了廢墟,皇宮亦被夷為平地。木南居的方士認為京都中亡魂太多,乃是大兇之相,於是棄了京都城,將蓉城定為龍興之地。
  好在殿雖小,卻極靜。侍立在黑暗中的中官凝神屏息,不敢叫自己的呼吸聲擾了這清靜。他瞧見應決然的臉上有壹層淡淡陰影。雖然知道那是燭火的投影,可也覺得這該代表了自家主上心中的某種情緒。
  那個李雲心要來了……陛下應該不會覺得很痛快。
  因為即便是他這中官,也覺得不大痛快。
  他們是人。這世上的許多人,都壓抑得太久了。從前有高高在上的玄門。玄門掌控天下的壹切,就連帝王都要俯首。後來玄門覆滅了,卻又有妖魔並起,仍要淩駕於人之上。到如今經過艱難戰爭,妖魔的威脅也開始漸漸褪去,似乎人終可揚眉吐氣。
  但這位中官清楚,在這位陛下的身上,還是有壹層陰影的。
  便是那個幕後的主宰者。
  這種事……尋常人了解得不多。只有他這樣心腹中的心腹才略知詳情。自家陛下本是落草山賊,得了李雲心的扶助才走上爭霸之路,開始逐鹿天下。
  那李雲心雖從未露面,可影響力揮之不去。
  譬如國中的“神龍教”。
  自玄門崩潰之後,修士們身上的神聖光芒褪去。壹時間國內邪教橫行,各自主張“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他們聚攏許多因戰亂而心生不滿的窮苦人,隱有動蕩之勢。好在這壹勢頭被及時覺察,容軍很快將那些教門壹壹鎮壓。並且頒布律法,明令任何人不得妄自稱聖、禍亂人心。
  唯有神龍教例外。
  神龍教信奉的是大聖龍王渭水君,便是那李雲心的化身之壹。在容軍起事之初,此教曾立下汗馬功勞。教中許多“仙長”隨軍出征,又在各地征召“奇人異士”,施展種種神通。容軍攻城拔寨,便是因為許多人所不能為的事,那些仙長們都辦得到。
  但這位中官清楚,那些所謂仙長,實際都是妖魔。
  如今榮國之中地位尊崇的神龍教所崇拜的教主,也是妖魔。
  陛下想要君臨天下……他很快就會擁有無可匹敵的權勢。然而即便那樣子,也還要對超脫於人世之上的某個存在低頭。即便是他這種身體殘缺之人想了,也覺得不甘心。
  那李雲心真來了蓉城……陛下該以何種姿態去迎他?作為帝王?還是作為教眾、下屬?
  這些念頭在頭腦中打了壹個轉兒的功夫,便聽到案前的皇帝輕出了壹口氣。中官立即擡眼、看他。
  “清繳木南居余黨的事,最近辦得怎麽樣。”
  中官用極短的時間細細思量壹會兒,輕聲道:“回陛下。依陛下的吩咐,捕而不殺。現在已經關了三百四十名有嫌疑者。確認身份的,是壹百壹十九名。還有些正在審問。京畿壹帶木南居叛逆已經絕跡,西北、東南壹帶仍些人在活動。但那裏戰事將休,也是難免的事。用上半年的時間仔細搜捕,很快也可平定。”
  中官也比尋常人更了解木南居。
  木南居的人在起事之初同樣立下汗馬功勞。甚至遠比神龍教中的那些仙長更加功勛卓著。他們都是些普通人,但也是最可怕的細作、刺客。可後來,據說李雲心同木南居的主人反目,陛下便宣布那些人盡成叛逆,開始進行清洗、搜捕。
  然而念及從前的功勞,只捉不殺。他覺得陛下這樣做,是因為心中不忍,可又不得不遵循那李雲心的意誌。這種事……真是想了就叫人憋氣。
  如今問這個是做什麽?是要在那李雲心來的時候,獻給他嗎?交由他發落?叫他曉得容國人對他忠心耿耿?
  卻不想他的陛下又問了另壹件不相幹的事。
  “仙纂之術,有眉目了麽?”
  中官稍壹楞,立即答:“近期又尋到四位從前玄門的修士。可境界都不算高。叫人去問過,都說沒有聽說過那種法子。”
  應決然沒有說話,盯著案上的那張紙沈默起來。
  中官心中壹緊。想了又想,說出已在心中藏了許久的話來:“陛下,老臣……”
  “妳想說那東西不存在。嗯?”應決然低沈地說,慢慢背了手。
  中官深吸壹口氣:“畢竟……只是蠻夷的話。”
  他口中的蠻夷,指的是壹個羅剎國人。該淩遲壹百遍的羅剎國人。
  容軍在兩月之前將吐火羅滅國。吐火羅與羅剎國人,相貌與中原人不同。高鼻深目,毛發的顏色也很有趣。他們多以經商為主業,在中原腹地不是很常見,亦有許多迥異中原人的傳說。在征服吐火羅之後,被俘的吐火羅王室被押解進京。
  其中有壹個吐火羅王子因精通中原文化,被陛下特赦,留在蓉城做了編修,叫他寫些西域諸國的奇聞軼事,好編入《萬國風俗誌》之中。
  結果那位王子所寫的壹則傳說偶然出現在應決然的視線當中,並引起他的極大興趣。
  那傳說講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羅剎人也有壹位強大的皇帝,叫做“戴大羅斯”。這位皇帝喜歡修仙,想要成為修士。可如同現在壹般,不是人人都有修行的天賦,因而無法修煉。可他又實在很想獲得如仙人壹般的強大力量,便求助壹位女性方士。
  那位女性方士,便煉成壹種“仙纂之術”。將符咒刻印在那位皇帝的骨頭上,當真叫他擁有了仙人壹般的力量和神通。
  據說這件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了那時候,中陸還不是今日這般完成的壹大塊,而是分為東西兩塊。後來天人因為這種力量發怒,毀滅了壹切並將世界重鑄,才有了如今的模樣。
  應決然對這傳說上了心。他原本專心戰事,可打那之後,開始研究這事。似乎也想要像那位皇帝壹樣,獲得同樣的力量。
  中官對此憂心忡忡。他在意的不是那個故事的真偽,而是自家陛下對於神力的追求。
  他清楚像陛下這樣的人,在有了無可比擬的權勢之後,必然想要更多。想要……完全抹去頭上的陰影。可他無法修行。即便可以修行,也難以同那些已修了幾百、上千年的修士比。他不會甘於在修行壹途重新開始的。已是帝王之人,怎麽再向別人低頭?
  所以他才想要捷徑的。
  這個捷徑……除了那個傳說中的法子,其實還有壹個。
  便是死。
  那從前的離帝、慶帝、余帝,不都是死了嗎?死了,成了有強大力量的妖魔!
  壹旦如此,如今這基業可怎麽辦!
  那強大的離國,不正是因為離帝身死皇子內鬥才國力大損,以至於如今被容軍征服了半壁江山的麽!
  他正是想到這些,才說出那樣兩句話。這是極冒險的事。要知道這位容帝並不是好脾氣,或者說……脾氣叫人琢磨不透。即便如他這樣日夜隨侍已半年有余的人,也時常搞不清楚這位陛下下壹步會做出什麽事來。
  但應決然竟未發怒。倒是搖搖頭:“妳不懂。算了,不說這件事。”
  他擡手在那張紙上點了點,似是又想了些什麽,才說:“妳去擬旨。準備迎接神龍教主。”
  “傳令諸軍,包括在外征戰的,停壹天兵事,祭祀渭水龍王。再叫城內籌備大典,叫神龍教的人開壇做法。再將從六個城門到宮裏的道路,都砌上青石磚,洗刷幹凈,不許人踏上去。而後鋪上紅毯,以鮮花覆地。不是有修士麽?鮮花的辦法叫他們來想。”
  “城中設宴,放糧三日。每戶賜下內庫的棉布,務必人人新衣,都要臉上帶笑。”
  中官將這些事壹壹記在心中,才道:“這是……”
  “劉公贊說過,他喜歡漂亮的景致和人物。”應決然說,“木南居的人,也要換上新衣,到時交給他發落。”
  中官在心裏嘆了壹口氣:“是。”
  ……
  ……
  在這同壹天的時候,李雲心現身在壹座小山上頭。
  十天的功夫,他趕了數千裏的路。身邊的景致亦大變。
  遇著那烏雞精時,山野之中還是蒼翠的。可如今這山坡上已覆著厚重積雪了。南國與北國風光,在同壹季節相異如此。
  他來到了如今的榮國、從前的慶國境內。從這裏往下看,有壹片平地。那片平地上本該有些人家。在如今該是炊煙裊裊、各自生火做飯。
  可現在房舍全無,只余下壹片廢墟了。廢墟又被積雪掩埋得白茫茫壹片幹凈,好像從未有人在這裏生活,也從未有人打這裏離開。
  他曾經生活了十幾年的這個小村子,竟已被毀了。
  李雲心踏雪走下去,沒有留下腳印。到了原先的村口處挑了挑手指。於是壹面殘破的小旗從積雪中跳出來,在他面前展開。
  旗被火燒過,只剩半面。上面寫的是:大容龍鱗軍壹統二制驍……
  又往前走了幾步,他再擡手。於是另壹面小旗從積雪中跳起、展開。這面旗上有刀劈斧砍的痕跡,已成了壹條壹條。又被幹涸的血粘在壹起,變成個骯臟的團子。如今展開,字跡更模糊。但也能看得清上面寫的是:大慶定州統領徐。
  雪阻不住他的視線。他再往四下裏壹掃,看到些盔甲殘兵。大部分是略熟悉的樣式,該是慶軍的。少部分陌生,該是容軍的。
  這裏曾發生過壹場激戰。慶軍與容軍在此交戰,而戰火毀掉了這村子。
  他在雪地裏站了壹會兒,壹揮手。積雪頃刻消弭,其下的殘破兵甲也化為飛灰。這裏重新成了壹片荒地。
  其實除了老劉,沒人知道這裏是他的故鄉。老劉在容軍的時候,地位很高。只有在大戰時才會出現。而這裏——李雲心略壹推算,曉得只是壹場總人數不會超過五百的小戰鬥罷了。
  應決然該不清楚這裏發生了什麽,也不清楚這裏對李雲心而言有怎樣的意義。只是造化弄人,或許是壹小股慶軍逃進了這深山當中的村落,容軍追擊而來。便在此處發生激戰,將這裏毀了。
  或許天意如此吧。
  但也正是天意如此了。
  李雲心低嘆口氣,輕聲道:“那麽,妳我的緣果便盡了。”
  ……
  ……
  觀風使不斷傳來消息。李雲心已近蓉城百余裏,又殺死三個妖魔。
  這消息送到的時候,容帝正在臺上。
  壹連兩天。打晨光熹微時至明月初升時,他都身著厚重的帝王禮服,靜立在剛以松木、龍柏、金銀搭建起的祭禮高臺上。
  臺下是神龍教眾仙長、城中的文武大臣。更向外,是虔誠的百姓。金線香、玉火燭被燃起,整日不熄。層層疊疊的貢品,則堆滿了高臺的壹半。
  第壹天的下午時起了大風,落了大雪。中官與藍皇後勸皇帝回宮暫歇,待有消息說渭水龍王將至時,再登臺迎接。但皇帝沈默,仍肅立雪中。
  第二天雖未落雪,可比第壹天更冷。皇帝裸露在外的臉面、執香的雙手被凍得發紫。藍皇後心疼得落了淚,皇帝才同意中官奉上暖棚。
  人們被皇帝的虔誠感動,不少人嚎啕大哭。可等到月升,李雲心仍未出現。
  到第三天晌午,又有觀風使的奏報送到。
  李雲心已去蓉城,壹千四百裏。
  皇帝攥著薄紙沈默很久。但還是壹直在雪中站到晚上,又站到天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