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41
雖然禦史們如同吃了五石散壹般興奮,讓向皇後為之頭痛不已,可韓岡還是照舊在他的太常寺中編修藥典。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許多事就算知道,他也不會插手。而且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自然》雜誌的第壹期,每壹篇文章都要修改再修改,以求無懈可擊。這個開門紅,他是壹定要打響的。
拿著筆,韓岡仔細摳著文章中的壹字壹詞。偶爾改上壹兩個字,以求用詞更加精確。以實為證的思想貫穿始終,可要跟以新學為首的壹幹儒門學派打擂臺,文字上也不能留下太多破綻。
蘇頌進來時,就看見韓岡緊皺著眉頭在稿紙上壹點壹畫,咬文嚼字的模樣,跟賈島苦吟作詩也差不多。完全沒有在朝堂上揮灑自如的豪快。
“玉昆。”
蘇頌的聲音打斷了韓岡的思緒。擡頭看見蘇頌,他連忙起身相迎。
“子容兄今天來得早啊。”
“不早了。”蘇頌徑直就坐了下來,“玉昆,相州的事妳可知道了。”
蘇頌的臉上有著掩藏不住的急色,韓岡有些驚異,“當然是知道了,相州獻上了壹件兩千斤重的方鼎……難道還有什麽變化?”
“還要什麽變化?!”蘇頌真的有些急。在他看來,相對於高喊著祥瑞祥瑞的相州眾官,直接將殷墟帶入人們的視野的韓岡,則更為冷靜——冷靜得過了頭。這件事,可不是那麽簡單,“殷墟如果只是甲骨還好,發現禮器也沒什麽,但現在不是天子重病嗎?!時間上可是太不巧了!”
“這話怎麽說的?難道還是因為這件方鼎才讓天子發病的不成?”
“難道不會有人這麽想?!”蘇頌反問韓岡,他嘆道:“舊日新法鬻河渡坊場,以至於司農、祠廟皆在買撲之列。南京閼伯、微子廟亦在其中。張方平諫阻道,‘宋王業所基,閼伯封於商丘,以主大火;微子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天子由此震怒,批語‘慢神辱國,無甚於斯!’天下祠廟由此皆得保留!……玉昆妳將兩件事連起來想想?!”
蘇頌說的事情,韓岡舊時也曾聽說過——韓家在秦州舊居旁的李將軍廟,也曾經傳說過要承包出去,不過這小道消息傳傳就沒了下文——南京應天府,故名宋州,軍額歸德軍,而太祖皇帝舊為歸德軍節度使,所以國號便來自於此。微子是殷商遺民,為周室分封於此,立宋國。閼伯更是殷商之祖,高辛氏之子,壹名契【註1】,葬於商地,商丘之名便來自於此。
“那又如何?難道子容兄妳還擔心能治罪於妳我不成?”
“玉昆,話不是這麽說的。”蘇頌對韓岡滿不在乎的心態都快沒話可說了,“愚兄倒也罷了,妳現在可是眾矢之的啊!”
韓岡搖搖頭,依然不放在心上:“盜墓者刑,毀人墳塋者罪,誰挖的墓,誰當然就有罪。可若僅僅是從地裏掘出來的古物,又何須擔心?殷墟那是殷人故都,卻不是殷人墳墓啊。那件方鼎難道是出自殷人墓中嗎?奏表上可沒有這麽寫。”
韓岡真的不在意。要不要翻壹翻朝中百官的家底,金石古玩裏面有多少是從土裏掘出來的古董?又有多少根本就是隨葬品?就是宮中,隨葬品也是極多見的。更不要說隔三岔五獻上來的祥瑞了。在石上發靈芝、稻麥生多穗,鳥獸翔舞雲雲之外,從土裏發掘出來的上古禮器也都是有資格進獻天子的祥瑞。
不過看見蘇頌越來越難看的臉色,韓岡搖搖頭,幹脆地明說了:“子容兄,妳實在是多慮了。宋之國號的確來自於微子,但他是周室所封殷之遺民。閼伯雖為高辛氏之後,可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還在,閼伯又哪裏有立腳的地方?”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就是真宗皇帝在天書鬧劇中編出來的趙氏之祖,名為趙玄朗,曾為人皇,又曾轉世為軒轅皇帝,如今號為聖祖。
“當年張方平的諫言,不過是因為鬻售天下祠廟損了朝廷體面,天子故而震怒,如今可不壹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即便是天家,七世之後,翼祖亦要祧遷——這就是幾年前的事——子姓宋氏,可能與翼祖相提並論?更別說皇宋國號,是來自於周時封土【註2】,閼伯、微子不過是沾光而已。”韓岡輕笑道:“玉清昭應宮壹把火給燒光了,裏面供奉的聖祖神位都壹把火燒了,難道重建了嗎?”
蘇頌默然不語,可臉色依然沈重。
“方兩丈、高五尺、臺陛四、壝墻壹重。”韓岡對擡眼看過來的蘇頌笑笑,做了幾個月判太常寺,下過壹番苦功,壇廟的禮儀制度如今也算精通,“這是大火之壇的規模。主位是大火,陪祀乃是閼伯。左傳雲:‘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州縣官為太祝奉禮。”
蘇頌看著韓岡,等他繼續說下去。
韓岡喝了口茶,繼續道:“高禖以青帝為神主,高辛【就是殷商之祖】陪祀,壇寬四丈,高八尺,皇後親禱之。”
韓岡想說什麽,蘇頌已經不用再聽他說下去了。
高禖即是句芒,婚育之神,上巳日祭祀句芒求子乃是幾千年來的慣例。排位遠在大火之前,儀制更是遠在大火之上,更不用說在大火旁邊陪著吃冷豬肉的閼伯——閼伯的老爹高辛還在高禖旁邊做陪祀呢。
求子和護佑幼子的高禖既然有如此高的神格,那麽難道皇後還能因為區區殷商去跟韓岡過不去?現鐘不打去打鑄鐘?
而且因為韓岡的緣故,慈濟醫靈顯聖守道妙應真君,也就是孫思邈,已經有了朝廷親封的神職,亦有保護幼子之力。真要較量起來,勝敗當可知。
蘇頌長嘆壹口氣,語重心長:“玉昆,小心小人!”
當天晚些時候,從宮裏傳出來的消息,正好印證了蘇頌的話。竟然還真有禦史上書,說天子之病,乃是相州發掘殷帝陵寢的緣故,甚至直指韓岡,是肇始之因。
向皇後沈著臉走出了福寧殿。
她剛剛與服侍趙頊的宮人壹起給她的丈夫擦洗過,換好了壹身幹凈的內衣。看到丈夫如今的模樣,向皇後心中也是壹陣酸楚。
在過去,趙頊的身體縱然不是康健壯實如同文彥博、王安石、韓岡這樣的牛高馬大的臣子,但也是好端端地能走能笑。可現在卻變成了壹個癱在床上的殘廢。
盡管無法主動進食,幸好還能吞咽——這也是為什麽趙頊雖然不能說話,還能發出點聲音的緣故——所以食物皆是流質。主要還是酥酪,羊奶之類,再配些菜粥肉粥,就跟快斷奶的嬰兒差不多的食譜。
這樣的生活,對於趙頊來說,理所當然是個極大的折磨。尤其他在病發前還是坐擁萬裏河山億兆子民的皇帝,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趙頊正在壹天天地變得憔悴起來。
坐在崇政殿中,向皇後看著面前的奏章,思慮良久,最後招來宋用臣,“去請韓學士來。”
看過了皇後讓人拿過來的彈章,韓岡卻是平平淡淡,並無怒色,更無惶急,“所謂殷墟,乃是古都而已。長安、洛陽,自周、漢至唐,建都於此者不知凡幾。也不見因修城而壞國家根基。”
甲骨乃是殷人占蔔之物,體現的是殷人敬鬼事神的作風,並非是隨葬品。這壹點,有無數先秦古書可以證明。韓岡完全不擔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信心。
韓岡是親眼看見王安石是怎麽從荷天下三十年重望,變成了舊友皆背離的境遇。有王安石前車在前,韓岡從來就沒想過將自己的根基放在士大夫身上。王安石的聲望既然來自於士大夫,自然也會因為士大夫的背離而聲望大損。
但韓岡聲望的根基是來自億萬百姓。在子嗣艱難的皇帝面前,藥王弟子的光環是韓岡的不壞金身。而就士大夫而言,壹直都否認這個光環存在的韓岡依然是同輩中人,而且正好可以站在高處鄙視壹下愚民。就算想攻擊他,也只能從構陷上著手:面對兒子生壹個死壹個的皇帝,去構陷擁有保護幼子的光環的韓岡——這當然是笑話。
韓岡朗聲道:“關鍵還是得確認此鼎是否來自於殷商諸王的陵寢之中。如此方可定案。臣請殿下,遣使至相州,以查探詳情。”
韓岡的請求,向皇後考慮了壹陣,點了點頭。肯定是要查壹查的。
只是韓岡知道,這根本是查不出來的。
所有進獻上來的古物祥瑞,不是房屋改建發現,就是種地時意外刨出,就是司母戊方鼎,也是說尋找龍骨時,發現了殷人祀神的壇廟。沒人會傻到說是來自古墓之中,這關系到來自朝廷的是官爵之賞,還是梟首壹刀的原則問題。
此外,還有壹點讓韓岡確認派出去的使者將會勞而無功——因為現任相州知州名叫李珣:真宗宸妃李氏的親弟李用和的次子,更準確點說,也即是仁宗皇帝生母章懿李皇後的嫡親外甥,是仁宗的表兄弟!
既然李珣在奏章上簽了名畫了押,而且還是排在第壹,壹旦查明那件方鼎來自於墓葬,那麽他是絕對脫不開身的。可是以李珣的身份,當真能治罪於他嗎?
而且韓岡還知道壹點,李珣與韓琦家是有親的,否則就不會讓他去相州接韓正彥的班。沒有得到韓家人的同意,這份奏章,更不可能遞上來。
查得出來嗎?
更別說甲骨壹片,如今都是三貫往上,而外形完整的更是高達十貫。殷墟的發掘在相州已經是壹門產業了,在龐大的利益面前,沒可能查出真相。
而就在當日,司馬光抵京。
註1:契和閼伯究竟是同壹人還是兩人,如今尚有爭議,但從張方平的話中,是當作同壹人看待。
註2:補充壹下。宋之國號,雖然是來自於商王武丁之子子宋,但商丘為宋地,卻是因為微子遷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