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和親
王牌 by 蝦寫
2023-1-4 21:49
三人聽李復這無法反駁的言論壹起沈默,許久倪秋問:“李復,妳的上司知道嗎?”
李復點頭:“默許。他告訴我,先觀察杜雷和杜氏國際,然後再決定是否執行計劃。就我目前掌握線索來看,杜氏國際並不知道海外部有黑色交易,包括涉嫌行賄、謀殺等。我認為我的敵人只有杜雷壹人。但是我還是低估了杜雷的能力。”
於明笑笑,李復臉紅壹下道:“應該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杜小姐不介意,我很願意繼續在星星公司任職。但是,杜雷可能……”
杜青青道:“沒有李復妳破獲自殺案,星星可能已經倒閉關門。放心吧,杜雷和我的身份都是壹樣的。”
能壹樣嗎?理論上都是部門老總,實際上……
於明道:“我覺杜雷是有修養的人,不至於做小動作。李復離開杜氏國際,他反而不好監視李復。我認為他本人也希望李復留在星星公司。但是……李復啊,電影中有句話,貪官奸,清官要更奸。如果妳想憑借法律武器光明正大來打敗杜雷,根本沒有勝算。”
真是這樣的嗎?於明知道自己這話多有安慰的因素。
……
杜青青車上接到了杜先生的電話,讓她馬上去他辦公室壹趟。
出現在杜先生面前的是杜青青和於明。杜先生正在外間大辦公室玩高爾夫推桿,問:“妳們喝什麽?”
杜青青道:“水。”
杜先生看於明,於明想想:“蘇格蘭威士忌,加冰。”
杜先生放下球桿笑:“不錯,不錯,會知道威士忌加冰。曉紅。我要杯波本威士忌。”
“是,杜先生。”曉紅很快拿來了飲料,放在兩人面前茶幾上。
杜先生不說話,玩著高爾夫球。杜青青要開口,於明示意不急。杜先生玩了幾把後,將球桿插了回去,走過來坐下,拿起威士忌壹口喝掉:“於明,我老頭子沒看錯妳,不是壹般的能幹。杜青青妳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星星公司現在非常強勢。”
於明客氣道:“杜先生是杜氏國際的總裁,這麽誇獎我們,不敢當。”
“可惜只是總裁,不是獨裁。”杜先生道:“今早例行董事會,有壹位董事要求杜氏國際開除李復。理由是李復冒名頂替,接近杜氏核心管理層。”
於明搶話道:“我猜猜最後結果,杜先生和杜雷反對,但是多數人同意。最後,通過了董事提議。”對於杜雷這個決定於明並不意外,因為本次李復脫身主要原因是星星公司大家幫忙。杜雷不肯定星星公司員工的能力。所以踢李復離開,也算是壹招好棋。
杜先生笑:“妳還知道什麽?”
“我猜想杜先生要勸說杜小姐,因為杜小姐的人事和杜氏國際的人事沒有關系。除非杜小姐同意,否則杜氏國際無法開除李復。如果杜小姐不同意,董事會有可能利用董事會對星星公司完全控股權,解散星星公司。這局面是杜先生不想看到的。”於明補充壹句:“我猜的。”
杜先生臉色很嚴肅道:“董事會從來就沒有針對壹名員工去留進行的專門提案。我知道肯定有問題。但是,我是總裁,我不能幹涉董事會的決定。董事會是有解散杜氏國際任何壹個部門的權利。我不想知道什麽問題,因為我相信董事會的董事是從杜氏國際利益出發。”
杜青青道:“那最後決定?杜先生,我不會開除李復的。李復對星星調查公司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其次,如果我開除李復,於明、倪秋都會有意見。等同我失去了所有骨幹。這和公司破產沒有區別。”壹百條之十壹:必要時候可以妥協,但是妥協需要底線。不能賠光所有本錢。
“我知道妳不會。這件事我和老頭子商量了壹下。決定采取壹個折衷的方案。妳應該知道我們和林海集團合股了壹家保險公司,公司設立在林海集團總部。所以我們將出讓60%的星星公司調查社的股權給林海公司。總部設立在杜氏國際。妳們的老板就是林海集團的老板。這個方案妳們是否滿意?”
於明疑問:“董事會不會同意吧?”
“這妳錯了,董事會中杜氏中國和杜氏能源部兩位老總,贊成這個決議。”杜先生笑道:“這是政治。在明顯的錯誤面前,他們會立場壹致。但是如果沒有明顯的錯誤,他們不會看自己對手打壓他的敵人。”
於明明白了,杜雷的風頭太盛,導致另外兩位實權人物不太滿意。於明不知道的是,這矛盾由來已久。杜氏國際每年都壹個上市計劃,三位實權人物明爭暗鬥的爭取自己的子公司獲得上市政策的傾斜。這是董事會的常態,如果董事會內部壹團和氣,那杜先生這個董事長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杜先生道:“我覺很好。林海集團直屬壹家調查社,杜氏國際也有壹家調查社。妳們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
杜青青看於明,於明點頭:“我雖然不懂這麽多,但是我很信任杜先生為人。”
杜先生謙虛問:“真心誇的?”
“真心。”於明點頭。壹萬五救急,又送可樂又送汽車。人品大贊。
“那行。明天妳們去林海集團報道,我會預約個時間。到時候通知妳們。”杜先生道:“另外壹點,林海集團是我們杜氏國際全球最重要合作夥伴。林海集團實力並不在我們之下。我希望妳們過去是和親,而不是離間。可能妳們對杜氏國際某些人不滿。但是他們不代表杜氏國際。”
杜青青問:“這個協議是因為海娜,還是……”
“和海娜還有海娜父親沒有關系。林海集團壹直也想涉足調查社行業。特別是星星公司兩次在媒體上大出風頭。商人都知道,壹個集團到了壹定程度,金錢是次要的。每增長壹點聲譽,金錢是按幾何速度增加。而就目前產業來說,很少有壹鳴驚人的全國性的效果。調查社則不然,諸如自殺案,讓全市都關註。沈萬的案子讓全國關註。這才是調查社真正的經濟和社會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