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回到山溝去種田

二子從周

網遊小說

“老天爺!妳是不是要這樣玩我!”
把車停在三D魔幻城市大渝州的濱江大道邊,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2章 爭論

回到山溝去種田 by 二子從周

2019-1-17 21:29

  帶著壹腦門子黑線和對涼粉大叔的怨念,李君閣回到船上,突突突的往李家溝返回。
  船行到荒僻處,李君閣將萵筍苗和辣椒苗移栽到空間的地面上,又把靈泉中原來放鬧鐘那個竹筏編織了壹個籬笆。
  再將雞娃鴨娃移進籬笆裏,李君閣對它們說道:“再忍壹會,等到家了從島上給妳們弄點花花草草。”
  最後順手將那壹大包種子也丟到了空間裏。
  “哈哈哈,以後就算當個搬運工,也餓不死了。”李君閣想到:“等以後空間東西多了,還得時常背個大包打掩護才行。”
  這下輕省了,船上就剩下了飲料菜蔬。
  回到家裏,吃過午飯,聯系了梁慧麗三人,告訴他們剛打了壹只野豬,千萬不要錯過口福,又告訴王從軍梁慧麗也在縣城,可以壹道過來。
  再次進入空間檢查島上的情況,發現這半天時間,也就是島上時間的幾個月內,小島已經長滿了茂盛的植被,除了荔枝跟白茶那幾棵喬木,各種野草跟灌木都把島嶼鋪滿了。各種昆蟲也開始繁殖,數量比上午收進來的時候多了不少,甚至有壹對鳥兒已經開始做窩了,不過別的都是壹些單身狗。
  “野草的生命力就是強啊。”李君閣發現這些花草灌木長得特別好,葉子都油亮油亮的,昆蟲小鳥也非常健康,毛色光亮。
  但是它們都飛不出島嶼範圍。好像有道無形的氣場在控制。
  將島上各處的植被移了壹部分到籬笆裏。小雞小鴨們也餓了半天了,開始歡快的在草叢中尋找食物。
  又進入靈泉,發現靈泉時間的幾個月裏水草也變得充沛起來,無數小魚小蝦在裏面遊來遊去,甚至還出現了幾個稍大的身影。
  “嗯,還不夠火候,幹脆待會去自家魚塘裏搞點魚苗。”
  退出空間,摸出手機,去微信上逛了壹圈。
  首先看到的是馮崇飛發來的消息:“兄弟,那個竹筒妳在哪裏弄到的?能轉手不?”
  李君閣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回到:“什麽竹筒?”
  馮崇飛的消息馬上就回過來了:“哎喲兄弟妳可算是上微信了,就是那個上下滿魚子地紫竹留青竹刻草蟲筒啊。”
  接著還將圖片發了過來:“這不是妳發到微信裏的嘛?”
  李君閣壹下就笑噴了,說道:“那就是人家的米筒,妳怎麽弄了個這麽高大上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人家賣不賣啊。”
  馮崇飛道:“真特麽土豪啊,這麽好的筒子當米筒。”
  李君閣笑了,寫道:“那是,大戶人家。”
  篾匠叔壹個人住著幾百個平方,不是大戶人家是啥。
  馮崇飛道:“那妳問問土豪出不,兩千以內妳就幫我拿下。”
  李君閣正在喝茶,這回是真的噴了,回到:“不用問,我現在就可以跟妳保證,兩千塊絕對拿下。”
  剛發過去,馮崇飛的轉賬信息就發過來了。
  兩千二,馮崇飛的意思是有兩百算李君閣的辛苦費。
  李君閣也不矯情,寫到:“謝謝哥哥打賞了,今晚給妳搞定。周壹應該能給妳寄出。”
  馮崇飛發來了壹個抱拳感謝的表情。
  結束微信,李君閣有點驚呆了,原來篾匠叔的手藝這麽值錢啊。
  想起了自己發到釣魚論壇那個視頻,得趕緊看看去。
  登錄論壇,發現自己的帖子已經被版主置頂標紅了,非常顯眼。
  點進去壹看,下面好多評論。
  “天啦嚕,這就是傳說中的紀州和竿嗎?”
  “樓上的不認字?人家明明說了是國產竿子。”
  “我不是太明白,魚竿不都是碳素的嗎?”
  “哈哈哈,我還用過玻璃鋼的呢……”
  “大家別鬧,不了解紀州和竿的釣友可以去百度壹下,見到國產魚竿有這樣的表現,我真的很震撼。”
  “紀州和竿是釣琵琶湖的壹種當地鯽魚用的,是壹種高檔工藝品,釣的時候要盤腿坐著,叫HERA釣法,釣法講究的是優雅。還有好的紀州和竿控魚的手感和信號傳遞非常好。釣重壹般在三斤以內,總之根本就不是像貼主那樣抗大魚的。”
  “樓上的真能裝逼,說得跟自己有紀州和竿似的,剛剛我可查了下,那玩意兒是論尺賣的,好的小壹萬壹尺呢。”
  “呵呵,不好意思,鄙人真有壹根。”
  “樓上把手裏竿子發出來,也附上在水壹邊那樣的特寫圖。給大家科普壹下!”
  接著那位叫“壹竿風月”的網友將自己手中的紀州和竿發了出來。並且寫到:
  “好吧,給大家看看我手裏的紀州和竿,首先聲明,這根竿子不是大師作品,不過是弟子作而已,價格當時是兩千壹尺,花了壹萬八。”
  “剛剛認真比對了壹下,我也認為貼主的竿子至少漆水和手柄工藝在外表上達到了紀州和竿的水平。竿體甚至比紀州和竿更強悍。但是手感和表現力方面就不知道了。”
  “我靠樓上土豪,壹根釣竿壹萬八。”
  “窮逼哭死,我全部行頭加起來還沒有壹萬八……”
  “窮逼哭死,我銀行卡裏都還沒有壹萬八……”
  這時不和諧的聲音冒出來了。
  “這貼主發的不知道是什麽玩意兒,我就是代理日本魚竿的,也幫釣友帶過幾根紀州和竿。那是人家日本人傳承了幾百年的手工藝,很多地方有獨到的秘密,漆水膠液都是秘方,竿稍的制作更是講究,隨便發壹根竿子就說要跟人家媲美,我倒覺得更像壹個笑話。”
  “李家溝是什麽地方沒聽說過,聽著就像農村,壹個農村匠人做的竿子就叫囂要和人家的國寶比肩,這不是扯蛋嘛?還閉關十年終至大成,真是不要臉!”
  “樓上妳特麽是不是中國人!憑什麽就說中國人做不出來!”
  “就是,尊駕就是傳說中的帶路黨?”
  “中國的漆藝起源於商周時期,春秋時期的《考工記》就有制膠的記錄,弓用的膠,強度應該比魚竿強吧?還有絲,竹,這些東西哪樣不是老祖宗傳了幾千年的?說中國做不出壹根媲美那什麽紀州和竿的好魚竿,我本人是不信的。”
  “樓上只看到了歷史悠久這壹方面,卻沒有看到工藝流失這壹方面,很多老祖宗的好東西,現在還不是沒有了?”
  接下來是很長的討論,不過基本上都集中在幾個方面,有稱贊日本人做事嚴謹的,有為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感到驕傲的,有嘆息歷史長河中很多精華消逝的,有感慨現在人心浮躁缺乏匠心的,還有各種踩中國的,頂中國的,踩日本的,頂日本的,更有都踩的,都頂的。
  眾生百態。
  後面有壹個叫“漂泊小魚”的網友寫道:
  “我是壹個日本留學生,畢業後工作地就在歌和山,也常在琵琶湖釣魚。這帖子剛發出來我就轉發到日本的論壇了,也引來不少爭論。”
  “我也聯系過幾個當地的制竿師傅,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們表示對中國竹竿的制竿工藝非常感興趣,從視頻的表現來看,他們認為這根桿子不輸紀州竿,對它的強悍程度尤其感興趣,認為在這方面超過了紀州竿。”
  接下來又寫到:“不過他們也表示了壹些疑慮,對這根中國竿的用材表示懷疑,大家應該知道,紀州竿使用的是幾百年的傳統工藝,所有材質都是天然材質,希望能和貼主有更深入的交流。如果貼主看到我這個帖子,請跟我聯系。”
  然後在論壇私信裏,“漂泊小魚”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李君閣就加了“漂泊小魚”的微信。
  很快漂泊小魚就發來消息:“是邊哥嗎?”
  李君閣寫到:“是我。”
  漂泊小魚又寫到:“邊哥我是小魚,妳發的那個視頻是真的嗎?我是說那根竿子的工藝和材質,是全天然材質,全手工工藝嗎?”
  李君閣寫到:“是的,這個我能保證,我們這裏地處川滇黔三省交界,制竿需要的材質我們這裏都有出產,我們村有個竹藝高手叫黃正亮,這根竿子是他的作品。”
  “以前工藝水平不夠,我們就沒有公諸於眾,這是我們把十年來研究的工藝第壹次展示出來。”
  漂泊小魚壹下就激動了:“邊哥邊哥,妳不知道我見著這視頻老激動了。我在這裏看到中國也有這樣的工藝水平趕緊就把視頻發到紀州當地論壇了。”
  “妳肯定了解紀州和竿在歌和山人眼中的重要性,我這樣跟妳說吧,他們看到這個視頻比我還激動!如果妳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有幾個制竿師傅想來實地考察壹下,跟妳說的黃正亮師傅交流交流。”
  李君閣笑了,寫到:“哎喲這是要接待外賓啊,那我得跟篾匠叔說壹下,我怕他不願意啊。”
  “妳可能不了解情況,他除了會玩竹子就是壹普通村民,如果妳們要來,動靜千萬不能太大,我怕把他嚇到了。”
  漂泊小魚寫到:“好的好的,我們就當是來旅遊,我看過妳們那裏的環境了,景色不輸琵琶湖啊,到時候我們還可以切磋釣技喲。”
  李君閣寫到:“隨時歡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