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82章 天下無奴領土張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此時感覺整個世界人與人的接觸,都是帶著善意的。
  馬達加斯加之前都是土著,後來別的地方人過來,大家依舊相處融洽。
  直到宣傳浪漫之地的法蘭西人過來,戰爭開始了。
  沒有什麽所謂的紳士與浪漫,這些地方的人現在就互相征戰著呢。
  所以說壹個文明的沒落有時很簡單,幾十年便沒了,就因為有侵略。
  “李郎,看他們的樣子,咱們的人到了此處,按照妳的方法,很容易把整個島子變成大唐的。”
  永穆公主觀察著別人的情況,發現問題了。
  這裏的人太窮了,不需要壓迫,只要給好處,人家就願意跟妳混。
  當地的人最大的追求就是活得好壹點,誰統治不重要。
  妳說地方是大唐的,讓我變成大唐人,我能夠吃飽飯,沒問題呀!
  部落的首領想的就是帶領部落活下去,有新生的孩子會開心,有死去的人會難過。
  首領自己的追求不是統治欲,他們是被族人選出來最聰明的那個。
  跟大唐不壹樣的,大唐的官員太聰明了,互相傾軋,自己撈好處,貪汙、受賄。
  島子上的每個部族的首領都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像家裏有很多子女的父親壹樣。
  父親說話最管用,安排子女幹活,咱們壹起儲備糧食,咱們尋找水源,等死去的時候,找壹個好的人接任。
  歷史上這個時間段,島子上的人就是生存為重,沒有建國想法和自己的政治目的。
  別人願意來就來唄!有船,跟著學壹學,怎麽造船、捕魚……
  “大唐嚴禁奴隸買賣,不可到外劫掠人口充作奴隸。
  大唐內部現存於各家中奴隸壹律改籍,官府出錢贖買。
  如此,方能在天下占更多的地盤。
  別人可乘船去大唐,工作或居住,將來大唐百姓想賺錢的,允許出來。”
  李易按照歷史上的發展情況進行糾偏,奴隸買賣不好,花錢雇即可。
  殖民的方式不學日已落,他們的那個方式造成了之後殖民地脫離的情況。
  不如直接把別的地方變成大唐領土,派官員輪換過去管理。
  前提在於蒸汽機船數量夠多,縮短通航時間,方便誰不聽話時派兵攻打。
  同時也像此島法蘭西殖民時候那般,不給發展工業基礎。
  想要東西從大唐運過來,自己制造,絕對不送技術。
  加強大唐文化教育,讓別人認同大唐文明屬於自己的文明。
  李易把大概的未來規劃告訴李隆基他們,他如今實力強大。
  剛來大唐時,借他壹百個膽子他都不敢要取消奴隸制。
  即便說出來,李隆基也不答應,開什麽玩笑?想讓別人造反?
  如今誰敢反對,立即收拾。
  “安排下去,各地官府到買奴隸的人家以文契憑證上所記載購買價格贖回奴隸,奴隸所生子女壹並贖回。”
  李隆基吩咐,大唐開始修改律法,不允許買賣奴隸了。
  有奴隸的賣給朝廷,朝廷出完錢,奴隸自由,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朝廷負責培訓和安排。
  小的奴隸去上學,不在本地上,換個地方,避免學堂孩子排擠。
  群臣領命,他們對奴隸的事情不重視,少壹種買賣無所謂,大唐在擴張領土。
  將來史書記載,自己所在的時候,大唐的地盤增加多少。
  “先從李家莊子開始?”畢構閑到了,沒事找事。
  李家莊子有奴隸,買很多。
  他旁邊的小機器人直接告訴李易,李易聽到後:“畢宰輔所言極是,朝廷給莊子錢,莊子的奴隸換籍,自由了。”
  “呸!想得美。”畢構才不幹呢,換完籍,奴隸壹樣出不去。
  哪怕不怕走漏技術,奴隸出去做什麽工作?敢給奴隸安排工作,奴隸跟妳拼了。
  轉過頭,畢構對身邊的小機器人說:“叛徒,不和妳好了。”
  “說得好像我是妳的似的,我是我家東主的,我不說才是叛徒。”小機器人鄙視之。
  ……
  島上居民在瘋狂地砍樹、大杈、拖到海裏砸樁子。
  工匠們破木頭板,向樁子上鋪,固定住,為之後到來的大船提供停泊點。
  按照現在的進度,只要明天再幹壹天,壹個簡易的碼頭會修出來。
  索科特拉島有大唐的船只抵達,十艘船補給壹下淡水,向北航行,他們負責去南非和利比裏亞。
  利比裏亞的黃金河流,他們負責找壹找黃金,順便建起來居住的房屋。
  到時他們回大唐,下次再來,回去總結經驗,順便看看還需要學習什麽生存、生活技能。
  最主要的學習幾種語言,怕學不會只學壹種,大家分開學。
  “賣報了,重要消息,即日起,大唐已修改完律法,全大唐禁止奴隸買賣……”
  大唐的早上,報童先乘車到報紙派發地點領報紙,再坐車去各個開始派發的位置壹路吆喝著去學堂。
  等到學堂時,正好早讀,報紙賣掉。
  他們會留出來自己的童工工資,剩下的錢明天早上領報紙時上交。
  派報的孩子最後會剩壹份報紙,給學堂的夫子和同學們看。
  很小的孩子只要會識字,便開始學習報紙上的內容,不會的看拼音,再問其他人或博士。
  “唉~~準備壹番,家中的四奴隸文契翻出來,再問問他們願意繼續留下幹活不?給工錢。”
  長安常安坊壹大戶人家的‘家長’看過報紙,無奈地嘆息壹聲,吩咐家人。
  他家有個小作坊,紡織的,雇了三個人,家裏有五個人,另外買四個奴隸。
  買奴隸花壹筆錢,雇人按照計件給工錢,顯然養奴隸更劃算。
  作坊需要提供壹頓午飯,晚上不趕工,趕工得點燈,紡織作坊裏面點明火?
  午飯的時候,三個雇工和自家人的菜裏有肉,奴隸們的沒有。
  好在管飽,奴隸能吃多少隨便。
  晚上下工,幹活的人回家,奴隸們繼續工作,給牛切草料、收拾牛棚。
  早上天不亮,挑燈籠到城外家裏的菜地摘菜,壹部分賣到西市順便買肉回來,壹部分自家人吃。
  眼看著要沒了,值得慶幸的是買時多少錢,賣時不虧。
  “爹,咱們等壹等看啊!咱家只有四個奴,有人家幾十上百。”
  家長的大兒子舍不得,指望有人反對。
  “等?等衙門的人上門?”家長搖搖頭。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