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余煙

蟹的心

都市生活

俗語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人到中年以後,形貌漸老、血氣漸衰;雖然處世的手段漸漸圓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14章 襄樊

漢鼎余煙 by 蟹的心

2022-3-20 21:55

  與此同時。
  益州,涪城。
  這座城池通過北面的江油,可以抵達高原邊緣武都、陰平兩郡,與諸多羌胡部落聯絡;而通過東北面的梓潼,則可以通往漢中、巴西等要地;往東南,經涪水直下墊江,順流可往荊、揚;西南面則有開敞大路直通綿竹、成都。
  以交通便捷而論,此地可以說是益州的核心所在。漢中王入駐成都以後,連續數年動用上萬人力修繕擴建這座城池,在此地增設了規模巨大的軍械庫和軍營。
  關中之戰開始後不久,軍師將軍諸葛亮離開了成都,進駐涪城,以便直接掌控北向的人員、物資調動,有效做出支援。這般過了壹陣子,諸葛亮又向成都致書,說軍務繁雜,須得宿將襄理,所以想請左將軍雷遠往涪城壹行。
  對此沒誰提出異議,以雷遠的名望,他既然在中樞,接受諸葛亮的邀請作為軍事上的參謀,再正常不過了。雷遠當即啟程。
  成都到涪城的壹路上,他還不斷收到關中軍報,這些都是呈遞給諸葛亮的。而每壹份送到諸葛亮案頭的情報,諸葛亮都會令專人謄抄副本,呈給雷遠。
  這壹日夜晚,雷遠趕到涪城。剛落腳下來,便取出今日的軍報來看。
  雖然屋內安靜,可雷遠卻仿佛從軍報中讀到了金戈撞擊和鐵馬踏地的轟鳴。他反復看了幾遍,又從身後的櫃子裏取出前些日子的軍報再三揣摩,最後將軍報小心的收起。
  他深思片刻,按劍起身,站到檐下。
  這是壹座位於涪城北面地勢較高處的府邸。站在這座偏廳,便可以看到城中刁鬥森嚴的連綿庫房,看到軍旗颯颯的營地。營地間,還有全裝貫帶的軍士手持刀槍,沿著固定的路線往來巡邏。
  這支軍隊合計有壹萬五千人,是玄德公控制了荊益兩州之後逐步建立起的預備隊,主將是後將軍黃忠,副將是橫江將軍甘寧。壹萬五千人當中,除了這兩將的本部以外,還有從各地輪班抽調來參加訓練的人馬。這種抽調、輪訓,本身便是漢中王對麾下各州之軍整體磨合的壹個有效手段,而參與整訓的將士往往能得到中樞的嘉獎和提拔,也都樂於參與。
  雷遠與諸葛亮在魚池會談後,同樣飛書往交州去,要求從交州軍中挑選適當的人選,組成千人規模,擇日前來涪城。
  區區千人雖並不起眼,卻代表了雷遠緊密尊奉中樞的態度,也展現了交州並無劃地割據、自行其是的意圖。在諸葛亮與雷遠再次達成默契以後,此舉也可以被看作雷遠進壹步融入漢中王軍政體系的表現,對於成都城裏某些人的過分多疑,會是個很好的回應。
  但眼下,雷遠並沒在這裏見到黃忠甘寧二將,也沒有看到他們的部下。涪城的營地除了少量巡兵以外,大體是空的。
  黃忠和甘寧,連帶著應該駐紮在此的壹萬五千名精銳將士,都已經離開了。
  “計算時日,今日興霸將軍所率的前部當能趕到長安周邊。”諸葛亮的聲音在雷遠身邊響起:“希望他們幫上大王。”
  雷遠微微吃驚:“這才十五日!”
  諸葛亮頷首:“軍情如火。”
  從漢中發兵關中,沿途轉運艱難。漢中王此番動用六萬人進入關中,看似兵力不甚雄厚,但成都中樞為了保障後勤,已經費盡心力。
  成都固然有穩固的後勤基礎,漢中也有屯田。可再多的物資,總需得轉運到前線才能發揮作用。偏偏漢中與關中之間的山間孔道承載能力天然有限,哪怕調動再多民伕,安排再多邸閣,最終難免受限某處狹窄棧道。有時候幾根樁基動搖,就會阻遏壹支車隊數個時辰。
  昔日曹軍夏侯淵部從關中入漢中,數萬大軍越打越少,關中方向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援,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如今漢中王從漢中入關中,主客易勢,當年夏侯淵所面臨的難處,壹樁樁地都會被漢中王碰到。
  諸葛亮雖然在外並不顯得急躁,但他冥思苦想,徹夜忙碌的情形卻瞞不過雷遠。
  而現在,他在這樣緊張的條件下,竟能調度壹萬五千人從涪城出發,並使其前部只用十五天便到長安城下?
  雷遠著實佩服。
  但雷遠是經驗豐富的武人,他隨即想:再怎麽樣妥善安排,道路條件擺在這裏;要運人,總得大幅擠占糧秣軍械的運力。粗略心算便能了解,在黃忠所部北上之後,關中諸軍的物資儲備將下降到非常危險的程度,至少是沒法支撐大戰延續了。
  他問道:“關中戰局既然不利,何不盡快退兵?”
  “大王對戰局確有猶疑,之前不是已經調吳懿等人沿渭水設陣,作退兵準備了麽?”諸葛亮嘆了口氣:“士元則來書詢問,以此刻漢中的運輸供給能力,是否可以調派更多援軍入關中,他需要援軍來支撐他打壹個勝仗……只要打勝,他就可以掠曹軍的物資為己用,物資供應的難題便不存在了。”
  “軍師妳的想法呢?”
  諸葛亮道:“我覺得,大王的意見是對的,但士元的想法也沒錯。”
  “何以見得?”
  “我們的兵馬前期過於深入,也過於鋪開了。戰事發展到現在,雙方陣線犬牙交錯,曹軍憑借兵力優勢全面壓迫我軍各個方向,兼有鐵騎馳騁之利。我們想要安然退兵,非常之難。何況,還有馬超在彼……此人心意莫測,若我方遭逢敗績而走,實在不知道他會作何反應。”
  說到這個話題,兩人都有些沈重。六萬人遠隔關山作戰,若有折損,對整個政權來說都是極傷元氣的事。諸葛亮只說馬超,還是就事論事;真要延展開去,壹旦漢中王攻打關中不逞的消息傳出,保不準許多地方都會有勢力蠢蠢欲動。
  益州是天下罕有的大州,州內的地方形勢也是天下罕有的復雜;真要有什麽異動,中樞這邊卻少了黃忠、甘寧所部鎮戍,到時候的局面可就很危險。
  “所以,就算想要退兵,也得籌集力量,先打壹個勝仗。壹方面以勝利稍稍迫退曹軍,使我們獲得安然退兵的余地;另壹方面,以這壹場勝仗為倚仗,至少可以做些宣揚,保證成都朝局穩定。”
  雷遠皺眉沈思片刻,徐徐道:“如果派遣援軍入關中,依舊不勝呢?”
  “相信大王和士元會有辦法!”諸葛亮略提高嗓音。
  雷遠正在倒茶,手上動作停了壹停,才將茶盞推到諸葛亮面前。
  “軍師,請。”
  兩人各自飲茶。
  諸葛亮稍稍平復情緒,向雷遠笑了笑:“這回來找續之,倒不是為了關中戰局。”
  “哦?”
  諸葛亮轉身招手,壹名侍立在房門旁的書佐小步趨前,雙手捧著壹個裝卷宗的木匣。
  馬謖轉任地方後,跟隨諸葛亮的書佐換成了壹個叫李福的年輕人。聽說他出身於涪城當地的大族,處事甚是恭謹仔細。
  雷遠從李福手中接過木匣,打開壹看,裏面先有壹份竹簡。
  諸葛亮示意:“續之請看。”
  雷遠抖開竹簡掃視兩眼,眼神壹凝。
  這是前將軍關羽的壹份手書信件。文上說,他在江陵聽聞關中戰局險惡,而成都這邊調撥援軍又似有困難,故而擬集結荊州軍主力,北攻襄樊,以減輕關中戰場的壓力。不知軍師將軍以為如何。
  “續之,我已經同意了。”諸葛亮道:“曹操親至關中,大王所承受的壓力已經巨大,這時候,斷不能允許曹操繼續往關中戰場填充兵馬,我們需要開辟襄樊戰場,吸引曹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