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龐大的星風計劃
絕對榮譽 by 嚴七官
2019-1-18 21:00
“說到深眼項目,我就必須給妳說壹下整個星風計劃。”米斯特說。
“那就說吧,我洗耳恭聽。”秦飛看了看表:“現在時間很多,看來圖像分析那邊沒有什麽進展,我們的其他安排必須往後推壹推,等找到敵人再說,如今我們就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裏失去了夜視儀,連對手躲在哪,是誰?我們都壹無所知。”
“好吧,那我就來給妳解釋壹下整個星風計劃。”
米斯特開始滔滔不絕為秦飛解釋起了整個星風計劃的來龍去脈。
“星風計劃”是壹個龐大的監視計劃,範圍不但包括USA本土,也包括了世界上所有他們手能伸到的地方,所利用的手段包括USA的所有高科技公司,甚至他們的高科技通訊產品之類。
關於這個計劃最早曝光很多人以為是針對“9.11”後啟動的反恐戰爭,實際上,這個計劃的雛形早在冷戰時期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借助著反恐的名義被擴大而已。
舉個例子,在當年冷戰時期,為了和前蘇聯對抗,USA的情報部門利用電訊設備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參與的建設項目,在每壹個電話程控箱裏都設置了壹種奇怪的通訊設備,這種設備能夠記錄下通過這個設備轉接的電話來往記錄,而駐守在當地的特工則可以定期化妝成當地電信公司的維修工,到那些箱子裏取會自己想要的東西。
除此之外,這種由USA制造的設備還有壹個用處,就是每當潛入在當地的特工在身份暴露之後陷入無處可去無通訊設備可用的時候,可以直接到裝有這些設備的程控箱裏,通過接駁特定的線路敲出壹串莫斯代碼,即可將求救信息送回到CIA的總部,讓總部派人過來進行救援。
這種箱子在前蘇聯倒臺之後壹直還在工作,近年來甚至還有壹些曾經為CIA服務的線人透過這些古老的設備向CIA發送壹些情報,當然,這已經很少了,畢竟現在先進的通訊設備比比皆是。
這些,就是整個“星風計劃”的原形。
只不過是在“9.11”之後,每高層問及情報部門有什麽辦法可以控制KB襲擊的時候,NSA和CIA的人便將整個古老的計劃做冷飯翻炒了壹遍,加入了新的元素送到了總統的辦公桌上。
“星風計劃”中除了被CIA情報分析員愛德華·斯諾登揭露的“棱鏡”項目以外,其他三大項目的監聽範圍也已輻射至現代交流通訊工具。
其中包括以電話監聽為主的“主幹道”項目以及以互聯網監視為主的“碼頭”項目。兩者皆依賴於對“元數據”信息的處理。
而所謂“元數據”,能精確揭示通訊的時間、地點、所用設備以及參與者,但通訊的內容並不在監聽範圍內。
“主幹道”和“碼頭”項目分別對通信和互聯網上數以億兆計的“元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在對電話和互聯網監視的語義下,元數據主要指通話或通信的時間、地點、使用設備、參與者等,不包括電話或郵件等的內容。)
2013年6月,斯諾登向大英帝國的《衛報》提供的壹份絕密USA法庭命令顯示,NSA(國土安全局)通過USA國內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威瑞森(Verizon)收集數百萬美國客戶的電話記錄,包括美國國內的電話和由國內打往外國的電話。威瑞森公司就是“主幹道”項目的壹個原始情報信息提供者。
而其中的“核子”項目則與“主幹道”和“碼頭”項目不同。“核子”項目監聽的範圍並沒有前兩者那樣廣泛,但主要聚焦於內容信息的獲取。“核子”項目通過攔截通話以及通話者所提及的地點,來實現日常的監控。
“核子”項目負責截獲電話通話者對話內容及關鍵詞。也就是說,NSA、CIA等情報部門建立壹個敏感詞庫,然後當電話用戶在對話中觸發這個敏感詞庫的某個關鍵詞,例如“Allāh”或者“Allah Akbar”之類的敏感詞,會立即被系統自動偵察到,並且對該段電話進行監控錄音。
這些錄音在每天都會被記錄在龐大的電子數據中心的無數大容量硬盤裏,然後送到相關的情報部門進行詳盡的分析,並在其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情報資料。
“碼頭”項目及其監控手段是NSA所實行的監控項目中最鮮為人知的壹個,即使是那些參與其中的情報專家對項目整體也知之甚少。
“碼頭”項目所獲取的關於美國民眾的信息可能遠遠超過其他三者。因為,“碼頭”項目所監控的電子郵件、網上聊天系統以及其他借助互聯網交流的媒介使用頻率在當下遠勝於普通的電話或者手機。
星風監視計劃所謂“元數據”,能精確揭示通訊的時間、地點、所用設備以及參與者,但通訊的內容並不在監聽範圍內。
NSA將這些“元數據”視為“數字網絡信息”。對於這些信息的追蹤以及分析,能切實知曉壹個普通的美國民眾是否與壹個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有所聯系。
同樣基於這些信息,個體的健康狀況、政治或者宗教信仰、涉密的商業談判,甚至是否存在婚外情等狀況,都能壹目了然。
壹開始,“星風計劃”看起來只是壹項針對國內監控的計劃,畢竟要讓總統看起來這只是壹項旨在防禦國內KB襲擊的監控和情報搜集計劃,他才會在上面簽字。
但是在USA的土地上,總統有時候並不是萬能的。
“星風計劃”批準之後,情報部門又在裏頭夾帶了壹些私活,其中的“深眼”項目就是這種私貨中的其中壹項。
“深眼”項目和上面幾個項目有所不同的是,它是不但是通過電話這類型的設備監控對象的行蹤,還通過了監控中的映像資料進行搜集,而且範圍不再局限於本土。
情報部門利用自己龐大的能力和足夠長的觸手,在全世界主要的機場、港口等等出入境地區,通過設備植入後門的技術手段在監控探頭上做手腳。
這些監控探頭獲得的影像資料會從秘密的網絡通道被直接發送回USA本土的“深眼”項目負責部門。
這個項目是壹個龐大的工程。
不過全世界也只有USA這種超級大國能夠做到並且完成。
因為全世界都在使用USA的視窗、CPU還有網絡根服務器,很多關鍵的芯片和電子元件都是產自於USA。
這種利用後門,進行雁過拔毛式的監控手段每天產生的數據簡直到了驚人的地步,就如同將壹個大海放在妳的面前,妳無法從中撈出壹根針來。
不過,“深眼”項目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它成為可能性。
而整個項目,也是根據這項技術進行了命名。
這就是被情報部門和麾下的高級黑客們聯合開發的壹項被稱作“深眼”的技術。
這項技術的恐怖之處在於,如CIA、NSA、DIA、CSS等等亂七八糟的情報部門全部將自己多年來獲得的面部識別數據還有所有在海外拍攝到的某些敵對人員、KB分子,總之壹切想要監視的人員的映像信息全部擊中在“深眼”項目的數據庫內,只要這些對象出現在任何壹個投放了“深眼”項目技術的機場或者碼頭、車站等等交通要點,系統就會立即捕捉到,並且發出警示。
“聽起來,這就是壹個人面識別系統嘛,沒什麽特別的。”秦飛說,“只不過數據庫龐大了壹些,不過沒有對比的面部數據,它也是無可奈何的對吧?”
“嘿嘿,妳看來太小看我們情報部門的能力,太小看‘深眼’的能耐了。”米斯特說:“深眼之所以叫做深眼,是因為它不光能夠進行面部識別,還能夠看穿妳……”
“看穿?”秦飛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