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米國。
馬薩諸塞州(麻省)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建設中的向日葵縣城,似乎並沒有因為冰雪天氣的影響,而降低勞動者們的熱情。
  壹根半徑1.5米的高強度支柱,從地基基層延伸上去,直到距離地面50米的高度。
  這不過是邊緣的小支柱,在縣城的中心區域,是壹棟360米高的大廈,同時也是穹廬防護層的中心支柱。
  穹頂系統並不會限制高層建築的發展,因為穹頂系統和新型城市,都是壹體化設計的,它們最後都要連接在壹起,形成壹個完整的整體。
  雖然穹廬系統的保護層,最高只有300米,加上球面設計,邊緣區域普遍不會太高。
  如此壹來,高層建築要和穹廬系統共存,就必須突出穹廬保護層,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是允許的。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普遍,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有大量高層建築存在,其他中小城市其實並沒有太多高層建築。
  300米高度,按照4米壹層,都可以容納75層樓高了。
  如果真的需要建設超過300米高度建築物,可以選擇兩種方案,壹種是在穹廬系統內建設,然後直接突出保護層;另壹種,則是選擇在沒有覆蓋的區域建設。
  對於農業為主的向日葵縣而言,城區內部的民用建築物,普遍只有40~80米左右,還不如郊區的農業工廠高。
  郊區的農業工廠,通常都是40~50層高,整體高度在200~250米左右。
  聯邦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這不僅僅體現在航天領域,在其他領域上,也是碩果累累。
  漠北、蒙區兩個大草原、荒漠戈壁灘區域,雖然因為農業需要,進行了大範圍的生態改造,但這並不代表聯邦要完全摧毀當地的原生態。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獲得物資、能源、食物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高,傳統的露天農業、半自然放牧,越發的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就比如向日葵縣,壹個占地面積2萬畝40層的農業工廠,壹年的農業生產率,幾乎等同於200萬畝左右的露天農田。
  這是多麽可怕的生產效率,聯邦的總人口,目前才19.2億左右,如果要維持所有人口,都過上富裕的生活,需要大約24億畝耕地、6~10億畝果林地、12億畝牧場、以及相當龐大的陸上養殖場、淡水海水養殖場。
  這些土地資源,如果全部向自然界索取,以聯邦當前的國土面積,其實是相對勉強的,哪怕有大洋洲和南太平洋,這兩個地廣人稀的區域,仍然稍顯不足。
  特別是聯邦鼓勵生育後,本土的第壹波嬰兒潮,正迅速攀升著。
  預計在2030年前後,總人口會達到24~25億,在2040年前後達到頂峰,即總人口32~34億,然後就維持平穩。
  如此龐大的人口,要維持高度富裕狀態,每天需要消耗的資源能源,都是無比龐大的。
  但人口不能過度抑制,不然會出現反效果,壹旦出現人口負增長,不僅僅無法保持發展,還會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除非徹底卡死移民,不然大量低素質人口的湧入,只會帶來表面的勞動力成本下降,然後導致嚴重的貧富差距,進而割裂社會。
  聯邦雖然壓制了貧富差距,卻不代表不會死灰復燃,300年的王朝周期律,同樣適用於現代化國家。
  要打破這種宿命,只有壹個方法,那就是突破當前的社會局限,晉升為星際文明。
  這和修仙者的晉升,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渡劫失敗,直接身死道消。
  文明的晉升,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什麽周王朝有八百年國運?之後的中原王朝,卻幾乎難以突破三百年的極限。
  原因就在於外部環境的差異。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各大邦國壹方面不斷兼並周邊地區,壹邊又相互廝殺,導致諸夏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
  而之後的王朝,基本擴張到了封建時代的極限(通信和交通的限制),然後就故步自封起來,很難再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到了現代,別看很多國家都是所謂的“現代化國家”了,但他們仍然難以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壹方面就是藍星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另壹方面是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嚴重。
  人類文明內部的山頭太多,又無法對外掠奪(即開發外星資源),只能陷入可怕的內耗之中。
  聯邦當前的壹些戰略,可以概括為幾句話:全民素質升級、資源高效利用、開拓外星資源。
  其中農業的發展,就是資源高效利用的壹部分。
  通過大量的農業工廠,取代露天農田、牧場、林場和漁場,哪怕外部資源完全斷供,憑借內部資源,仍然可以全民維持富裕生活。
  本土的北方地區,目前建設的農業工廠,占地面積已經達到723萬畝,相當於5億畝北方地區的露天農田。
  雖然小冰河氣候越發明顯,但聯邦仍然顯得遊刃有余,每年庫存的糧食,足以保證全民吃3年,這個吃3年的庫存量,是指完全不生產新糧。
  按照現在聯邦農業技術,哪怕是黃石火山大爆發、全球進入冰河時代、小行星撞擊藍星,都不可能摧毀聯邦全部的糧食生產能力。
  比如本土北方地區那些農業工廠,就相當於5億畝左右的露天農田。
  而本土南方、大洋洲區、南太平洋區,同樣有不少農業工廠,大概相當於3.3億畝露天農田。
  如果聯邦進入緊急狀態,在3年內完全可以將損失的露天農業區,用農業工廠補充回來。
  因此多災多難的小冰河氣候,對於聯邦而言,不過是小意思。
  改造北方城市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向日葵縣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壹個城市。
  而在向日葵縣向南,大約124公裏的戈壁灘深處,壹座隱藏在地下的核聚變發電站,也在今天投入運行之中。
  這個核電站的表面,是壹座火力發電站,依靠開采周邊的煤礦發電和制造燃氣,也是東方省全新的能源核心。
  根據設計,這個名為“黑石灘發電站”的馬甲電站,發電功率是12萬兆瓦,壹共有6臺湯谷4型核聚變發電機組。
  當臺湯谷4型,單臺最大發電功率是3萬兆瓦,這是目前聯邦發電功率最大的核聚變發電機組。
  黑石灘發電站的6臺,4臺是常規供電機組、1臺調節機組、1臺備用機組。
  本土和大洋洲區,目前投入生產的核聚變發電站有47個,總發電功率為328萬兆瓦,每年可以發電1.2萬千瓦時。
  但這還遠遠不夠,燧人系已經在研發單機發電功率10萬兆瓦的核聚變發電機組,中核集團也在研究5萬兆瓦級的金烏5型。
  預計今後五年內,每年的核聚變發電機組裝機容量,會達到200~300萬兆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